图片 青少年学生集结团伙问题的中美比较_澳客竞彩app下载_线上游戏官网~

澳客竞彩app下载_线上游戏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基础教育 > >

青少年学生集结团伙问题的中美比较

来源::未知 | 作者:澳客竞彩app下载_线上游戏官网~ | 本文已影响

【内容提要】团伙犯罪是目前青少年犯罪的一种重要形式。团伙犯罪多以帮派形式出现。中美两国在青少年学生集结团伙的成因和预防方面既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同时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国和美国学生集结团伙的成因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学生集结团伙问题,美国的预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 要 题】环球视野

【关 键 词】青少年学生/集结团伙

【正 文】
    青少年学生团伙在有的文献中也称青少年帮派组织,学术界一般指具有帮名、设有帮主、订有帮规,具有一定组织形式和行动方式的青少年非法结社的违法犯罪组织。参加帮派的大部分为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包括在校的中小学生和部分失学、辍学的青少年。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团伙犯罪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新形式,三人以上的团伙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注:黄利.青少年暴力犯罪成因及防范分析[N].人民日报.2001-4-9.)。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生团伙发展为有一定组织结构和组织纪律的帮会(帮派)组织。本文通过中美两国学生团伙问题的成因和预防的比较,以期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依据。

        一、青少年学生团伙形成的原因比较

    青少年学生团伙的形成与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有密切联系,这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同时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失败的学校教育也对学生团伙的形成起到催化作用,在这两方面中美两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心理特征
    中美两国青少年学生团伙的形成具有相同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依附心理。青少年学生对权威或对自己有许多压力和困惑,往往倾向于通过同龄朋友认识和肯定自我,并因此形成一些拥有共同价值、感情需要和归属感的同伴群体。同伴群体对青少年非常重要,成员们对群体产生亲密、依赖和忠诚的情感(注:黄丽华.团体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60.)。健康有益的群体,可以培养一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性格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不健康的、低级趣味相投的落后群体或小团伙,则能形成一个人的不良心理,致使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注:董新臣.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308-312.)。结伙既是青少年渴望友情、乐于合群的心理需要的外在表现,问时又是减轻恐惧感、孤独感、失落感的消极行为。二是逆反心理。青少年有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希望摆脱对家长、教师的绝对从属地位,取得相对的平等、自由和独立。集结团伙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学校的差生、后进生,他们往往不被老师重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就容易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受到不健康团伙的拉拢,对社会和学校进行报复。同时,由于他们模仿和攀比心理强,意志比较薄弱,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而对于不良现象和行为,也往往缺乏辨别能力,行为具有很强的冲动性。

      2.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家庭教育不当是导致青少年学生加入团伙的重要家庭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极端:一是家长期望过高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厌学、逃学,离家出走。二是对孩子放任自由。有的家长忙于事业或为生计奔波,有的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有的家长对子女发展失去信心,无暇顾及或干脆放弃对子女的教育。另外,家庭关系不合、夫妻离异或出现变故,也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致使他们加入团伙,到团伙中寻求心理寄托。
    在美国,社会阶层是研究学生团伙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较低社会阶层的青少年学生更容易犯罪和加入团伙组织。据调查,四分之一来自贫民区的男女青少年渴望参加帮派组织(注:鲁礼堂.美国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及启示[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8:43-45.),在全美参加帮派的青少年中,有46%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人,35%的非洲人(注:阎桂玲.困扰美国的青少年帮派问题 [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2:59.)。著名犯罪学者科恩曾指出,下层青少年渴望达到中上层社会的生活水准,但由于自身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同中上层社会的青少年竞争,或经过较量而失败,于是逐步改变其自我观念和价值法则而归于犯罪帮伙中去,从而产生违法行为甚至严重的反社会行为。
    另外,父母离异、家庭结构的变化,这些青少年发展中的生态变化也是青少年学生犯罪和加入团伙的动态原因。其实,不论父母离异还是社会阶层较低都不是青少年加入团伙的直接原因,家庭内的组织失调才真正造成了青少年的这种行为偏离。研究发现,组织失调的家庭,父母多采用敌对态度,表现出不适当行为或采取忽视态度,对孩子采用不科学的对待方式,不能逐渐地向孩子灌输正确的行为标准和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注:Coughlin, C., & Vuchinich, S. (1996). Family experience in preadolesc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le delinquenc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8, 491-501.)因此,从这一点上说,中美两国青少年学生加入团伙的家庭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家庭教育不当。

 3.学校教育
    学业失败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起点。闲散在社会上的未成年人,许多人有着学业失败、心理压抑、家庭不幸等相同的遭遇和感受,彼此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哥儿们义气便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需要。在他们的团伙中,强烈的认同感给了他们畸形的自信和自尊,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未成年人抢劫、斗殴、故意伤害、行凶杀人,往往都是结伙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注:周润健.学业失败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起点.新华网.2004,5,20.)
    据调查,潮汕地区青少年团伙犯罪主体基本是由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所构成,他们中的在校学生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中学、不完全中学和农村中学,重点中学尚未发现有违法学生团伙。这些中学普遍教学不规范,重智轻德,教书育人脱节;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双差生和失足学生的帮助教育不够;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部分教师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去关注学生的成长,没有对加入团伙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干预,致使他们越走越远。另外,当前我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构不合理,学生高中毕业后无一技之长,就业难,一旦升不上高一级学校或失学、辍学后则会在社会中游荡,无所事事,他们就到原来的学校拉拢在校生集结团伙。可以说,这是我国青少年团伙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比而言,美国的教育体制较为完善,人人都可以接受从小学到高中的义务教育。一个孩子如果到了6岁还呆在家里不上学,父母要负法律责任,有时还会受到起诉。但是,中小学生普遍学习不用功,学校教育又主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道德抉择方面让学生自由取舍,在过分宽松自由、过分强调个性发展的教育体制下,容易造成道德约束的缺失。美国教育的弱点可能导致青少年学生缺乏纪律性、学生打架、帮派介入、吸毒等不良行为的产生。1983年美国教育部报告《一个陷在危机中的国家》提到:“我们社会的整个教育基础,已被侵蚀到足以危害国家及人民的地步……”有超过50%的中小学生,其语文、科学、历史、地理及数学成绩不及格。学校由培育英才、敦品励学的学府,变成了“令人失望的工厂甚至战场”。据儿童法律诉讼基金会统计,全国每8秒钟就有一位学生辍学,而每67秒钟就有一位未婚少女学生怀孕。(注:高芸香.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得失.新浪网.2004,12,35.)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之称,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教育者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我国属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当前个别经济落后地区存在适龄儿童受教育难的现象,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预防犯罪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普九”的同时,必须紧紧抓住青少年的德育不放松。

        二、预防比较

      1.国内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学生团伙和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1999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义务。
    在家庭预防方面,家长对未成年人有抚养、监护、教育的义务,确保未成年人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还特别规定,父母有义务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在学校教育方面,我国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同时,加强对学校的管理,特别是对团伙的监控和教育、矫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指出,对构成犯罪的团伙由公安机关依据法律进行处理,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则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在社区预防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美国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学生团伙的措施
    美国西弗吉尼亚等12个州实行“子女旷学,父母被判处刑罪”的法律,让家长对他们子女的某些行为如逃学或违法犯罪等负法律责任。美国学校预防青少年帮派活动的方式是:一是营造积极的学校氛围,创设良好的沟通和安全系统,而且要有经过良好训练的职工队伍;二是学校不仅要承认帮派的存在,更要调查它的范围,并准确地测定哪些是帮派成员,他们干些什么事情,以及在哪里集结;三是广泛宣传这样的观点:我们不能容忍帮派的存在(即使只是穿相同的衣服,佩戴相同的物品),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包括禁穿帮派服装、使用帮派记号及禁止在学校或个人财物上书写帮派性质的文字。同时对触犯规定者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以示学校的严肃态度。四是学校要做出极大的努力促使潜在的和活动中的帮派成员参加学校的、课外的和咨询性质的活动,为他们提供辅导之类的有效的教育支持,使他们重新认识学业成就对他们的价值。学校教职员工通过与帮派成员进行非正式的会面并提供积极的经验,以提高帮派成员的认识水平。大多数美国学校还向家长提供关于他们的孩子参与帮派活动及其可能后果的信息,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家长处理这一问题。这样可使家长参与进来,并和学校结成联盟共同扫除学校的帮派活动。在美国,作为一种最后的手段,有些学校可将帮派成员转到专门性学校以接受更集中的帮助。
    美国的社区运动方案也极具特色。因为帮派成员超越了学校的界限,所以社区运动方案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美国的社区预防体系包括:改善社区环境,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机会;采取公民巡逻和公民监报措施,加强邻里预防策略;扩大警察的社区服务面;设立警察街道治安徒步巡逻队。帮助青少年找到工作是社区减少财物犯罪及帮助青少年建立自尊和责任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为了加强青少年犯罪的控制工作,专门设置少年法庭、青少年管教所等专门机构,在美国有不少研究青少年问题的科研所,还经常召开这方面的学术研讨会。(注:金传宝.美国预防和减少学校暴力的对策透视[J].当代青年研究.1999,4:33-36.)
    上述预防措施的针对性、具体性和操作性,给我们的预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澳客竞彩app下载_线上游戏官网~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质性评定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

质性评定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

摘要: 质性评定方法是对量化评定方法的反思批判与革新,它全面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特质,真实地反映教...